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精准发力,全国楼市总体平稳运行,调控取得初步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仍然存在一些开发商炒买炒卖、哄抬价格、诱导购房者规避政策的现象,不仅侵害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稳定。
如果对房地产投诉稍作分析,不难发现,当前购房消费的一个个“坑”,大致有以下三点。
投机炒房者有之。一些房企垄断房源或变相囤积房源,捂盘惜售,操纵房价,捏造、散布虚假信息,雇佣人员制造抢房假象,恶意哄抬房价,这种炒作可谓手法“娴熟”。更有甚者,个别房企通过更改预售合同、变更购房人等方式投机炒作未交付的商品房,通过提供首付贷或首付分期等形式,违规为炒房人垫付或者变相垫付首付款等行为。
违法违规者有之。一些房企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以认购、认筹、预订、排号、售卡等方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诚意金等费用;未按政府备案价格要求销售商品房,或者以附加条件限制购房人合法权利(如捆绑车位、装修)等方式,变相实行价外加价,签订“阴阳合同”“捆绑合同”,这种双合同售房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个别房企一房多卖,损害合法权益,让购房者房、款两空。
虚假宣传者有之。一些房企通过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或者曲解有关房地产政策等方式,误导购房人的市场预期,发布虚假房源和价格信息,欺骗、误导购房人。更有甚者,在房地产广告中承诺为购房人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甚至承诺房产升值或投资回报率。
乱花渐欲迷人眼!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手段令人防不胜防,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因素,在于部分地方政府对落实“房住不炒”认识仍不到位。新华社有评论指出,个别城市发展理念陈旧,对于市场炒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通过炒高房价拉高地价,以增加卖地收入助发展。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没有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仍希望依赖房地产业挣快钱,解决结构性矛盾乏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进展缓慢。
由是观之,创新楼市调控手段,精准施策,重拳出击,便成了巩固楼市调控成果的当务之急。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乱象,福建省自去年起就在全省范围开展价格炒作行为专项检查,累计检查566个在售楼盘,对全省15起房地产开发商价格炒作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今年8月初,省住建厅、省委宣传部、省工商局等8部门出台通知,联合开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治理房地产市场专项行动。值得期待的是,政府重拳出击之下,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一些房企变着花样玩戏法的投机炒房、违法违规、虚假广告等行为将一一露出马脚。此番联合整顿,列出了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清单,但凡越界者,或面临暂停销售的严惩,甚至纳入“黑名单”,在融资等方面受到限制。
省联合督查组将对专项检查治理情况开展督查,对开展专项行动不力、群众信访投诉较多、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较严重的地方,重点督查;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问责。
正视问题,重拳出击,这本身就是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我们固然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次专项行动,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从长远看,建立健全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海峡消费报评论员文章)